求本植物科技邀请您一起关注:未来5年,中国医药市场预测
求本冻干三七关爱您的心脑血管健康问题
中国医药市场起伏不断,医改新政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动向。2016年的中国医药市场有怎样的表现?未来的发展走势如何?QuintilesIMS中国商业运营部负责人王玲近日在2016年中国医药市场信息发布会上做出了分析。
受惠于分级诊疗第三终端增长远高于医院渠道
我国医药市场分为三个渠道:医院渠道、零售渠道、第三终端。2015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达1.172万亿元,大型医院(拥有床位数超100张)贡献了63%的市场份额,可见大型医院现在在我国医药市场仍占据主要地位。
但是我国医院市场一直受政策因素影响颇大,2015年,受医院医保控费的加强、卫生部队临床合理用药的进一步推进、药占比控制、集中招标采购等核心政策的影响,市场增长低迷。大型医院2016年增速有所回暖,升至8.1%左右。相反,受惠于分级诊疗政策,城乡医疗工作重点下沉,医疗资源特别是医务人员也向基层倾斜,使得第三终端的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增长远远高于大医院的走势。
医院市场仍由销售驱动药企面临降价压力
2016年我国医院市场回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在哪里,王玲给出的答案是——销售因素。随着我国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政府一直在积极寻求通过招标采购、两票制等多种方式来降低虚高的药价,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难的问题。因此不管是本土药企还是跨国药企都面临着降价压力,一些药企甚至主动申请降价来带动销售。
药企主动降低药价本不太合乎常理,或许是出于市场的考虑,这种例子却多了起来,比如:
2015年,葛兰素史克宣布,在部分省份对乙肝抗病毒药物实施降价,计划降价幅度为20-30%。降价药物为贺普丁、贺维力和韦瑞德。
2016年8月,上海罗氏制药宣布其旗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特罗凯将降价30%。
2017年,正大天晴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申请从中标价格246.09元降至185元,降价幅度达到25个点。
降价换市场,这貌似已成院内销售的主流趋势,或者是被砍价、或者是主动降价。
市场集中度愈发明显本土企业占半壁江山
目前,我国大概有3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是TOP100就贡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2900多家企业瓜分其余的不足40%份额,由此可见我国医药市场集中度越来越明显,按照现在的趋势以后集中度会愈发明显。
从企业集团来看,我国医院市场销售额排名前20位的依次为辉瑞、扬子江、阿斯利康、山东齐鲁、四环医药、上海复星、赛诺菲、江苏恒瑞、科伦、正大天晴、拜耳、上药、诺华、罗氏、远大、默沙东、中国医药总公司、石药、步长制药以及诺和诺德。TOP20里本土企业已然占据半壁江山。
从药物品种来看,在我国医院市场排名前20位的畅销产品中,外资的产品可以说屈指可数,只有4种,其他的16种均是国内的品种。但是4种外资企业药品在2016年同比年增长率均有所提升,而本土企业产品增长率则多数呈现下滑趋势,本土企业在药品市场销售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医疗企业挑战不断2019年后市场格局或变
医疗企业面对生产研发、商业运营、营销和市场准入等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而市场准入是所有后期营销的一个基础。在市场准入的过程中,价格制定将会更加依靠临床及经济价值,需要准备应对向创新或高质量产品倾斜的价值认定标准;同时准入工作也会更加精细化,由省级向下到市级层面,甚至到医院或医院集团层面。
企业的挑战远不止于此,持续的招标采购,药品零加成,包括新版医保目录,虽然国家版目录已经公布,但是产品能否进入省级医保目录,在进行谈判时怎样去平衡药品价格和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IMS在今年3月份公布了一个预测,预测从2016到2020年五年之间中国医药市场的整体增速在7%左右,预测根据是2018、2019年将有很多新产品上市,但是2019年之后因为很多产品的一致性评价面临过期,可能会对于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有新的挑战和格局的变化。
来源:鼎臣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