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获得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最终形成的新型高科技产品。截至3月10日,2014年浙江杭州检验检疫局辖区药用植物提取物出口达26.5吨、金额527.6万美元,重量同比下降53.7%,金额则同比增长59.9%,成为药材行业出口创汇的佼佼者。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帮助下,杭州传统草药出口行业通过积极转型升级、持续开拓创新,其发展前景被业内人士一致看好,可谓新兴的朝阳产业。
一种改变:小小粉末大受青睐
近年来,我国传统草药出口面临着国内资源紧缺和国外准入门槛日益提高的双重挑战,因此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与传统草药相比,药用植物提取物由于具备了两大优势,从而成为传统中药材自我提升的首选方案。一是药用植物提取物顺应世界“绿色消费”潮流,是现代植物药先进技术的载体,与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易产生抗药性的缺点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二是药用植物提取物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药用植物提取物因其有效成分的已知性和可量化,相对更容易被世界各国接受,从而成为传统草药在全球应用的通用语言,也是中草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敲门砖”。
银杏提取物近年来也大量出口到德国,被制成心血管药物,受到国外患者的青睐;人参、红景天、枸杞子、蓝莓的提取物则在国外保健品行业应用较广。
植物提取物出口使得传统出口市场比例有了很大改变。浙江惠松制药有限公司过去出口传统草药的市场多为日本、东南亚地区,市场范围相对狭窄。自从转型出口药用植物提取物之后,大大拓展了欧盟、美洲、澳大利亚等市场。可以说,杭州地区传统草药出口转型升级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花开两朵:推广生产面临挑战
虽然药用植物提取物优点诸多,除了以上两大优势,还兼具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发展空间大等特点,但目前要在国内推广生产仍存在一定难度。马全民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中药材生产模式与植物提取物生产模式差别很大。
据了解,传统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以人工手选或简单机选为特点,科研和生产线投入相对少,处于药材产业的低端链;药物植物提取物则不同,是以流水线式机械化生产为特点,科研投入大,处于药材产业的高端链,其中的技术含量就很有讲究。
还有药用植物提取对原料的消耗相当大。一般来说,蓝莓的提取比例为100:1,银杏是50:1,人参相对好一点,为10:1,这就意味着对生产的投入很大,需要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仓储能力。据粗略估计,浙江惠松制药有限公司每年要消耗各种中药材达四五千吨,最终获得的提取物只有两、三百吨。
因此,国内传统草药企业若想成功开拓并分享药用植物提取物这块国际市场大蛋糕,不仅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国外客户有共同的远景规划,更要在科研和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长期的大量投入。
举一反三:检企合作共谋未来
为了使国产药用物植物提取物能被推广到全球,帮扶辖区传统草药企业成功开拓药用植物提取物国际市场,近年来,杭州局主要通过以下三项措施对这一朝阳产业加以指导和服务。
一是及时收集整理并发布国外有关药用植物提取物管理的技术信息,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少走弯路。二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检疫监管和食品安全要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三是运用风险分析,监管方式从传统的重微观、批批检和一刀切的普遍型管理向重宏观的质量体系管理以及动态的分类管理模式转变,不仅便利了企业,也提高了检验监管的科学性。特别是对出口企业和产品开展分类定级,不同级别企业实施不同的抽检率,通过质量体系的稳定运行降低抽检率、使企业得实惠,督促企业形成以质量促生产、主动抓质量的良性循环。
植物提取物产业要健康发展,除了检验检疫部门的帮扶还远远不够,如何突破目前存在的瓶颈,还需理清思路、举一反三。在杭州局动植处负责人看来,目前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存在几个瓶颈。一是行业标准缺失、行业自律性差,限制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随着植物提取物国际市场的增大,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植物提取物产品的质量监管呈加严之势,对于农药残留和溶剂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也愈加密集,由此带来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也会日益增加。因此,归结到一点,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要想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就必须制定植物提取物出口标准并严格执行,通过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推行更深层次的转型升级,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